沟通,是我们工作生活中常使用的一个词,但我们是否对沟通有了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呢?未必如此。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项目因为没有沟通好,导致项目组成员不能团结工作,项目需求反复变更等。到底什么是沟通,我们该如何管理项目的沟通呢?集成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模型)为我们做好项目沟通提供了指导。
沟通管理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的九大知识领域之一。PMBOK对“沟通”作出的定义是,系统地使用共同符号、标志或行为的人人之间交换信息的过程。在FMBOK中,认为沟通是一个过程,它将一组信
CMMI的框架结构基于对对过程和过程改进理论的深刻认识公共性的基础:
项目管理和过程管理适用于任何学科
如果进行适当的抽象,则工程过程可以直接应用于任何工程形式
支持过程对不同学科提供不同的实现,但是目标和实践可以保持不变
模型结构思路:
根据信息的不同作用进行分类,划分为十二种构件
整个模型由此十二种构件组成,并且具备一定的结构
每个构件由一个或者多个资料组成
整个模型汇编数了千个小的资料
模型的不同表示法,就是通过构件的不同结构来体现
模型结构的优点:
模型由数千个小
最近几年来,敏捷开发已经成为一项主流开发技术。很多成功的企业都在使用这个技术。那么CMMI
CMMI认证进入我国软件领域的这十多年来,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一些软件企业只是以获得证书为根本目的,而忘记CMMI认证的出发点是改进软件生产过程。这致使我国一些通过CMMI5级的企业的项目平均延期率依然在25%以上,并且数据并不稳定。尤为不幸的是,目前没有任何公开数据表明我国通过CMMI高级别认证的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CMM/CMMI在中国的过程改进领域到底是一个伟大的经典还是一个因水土不服而失败的理论?CMMI后的软件过程改进又将如何演绎?
什么是CMM?
CMM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创立的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评估,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对全球的软件产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CMM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软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它不仅仅是对产品质量的认证,更是一种软件过程改善的途径。软件开发企业通过CMM的评估认证不仅仅是目标,它是推动软件企业在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管理上不断成熟和进步的手段,是一种持续提升和完善企业自身能力的过程。
CMMI5在小型项目中的成本过高,对CMMI5的实施体会与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分析,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精简了CMMI5的实施流程和部分文档,这个精简的流程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既可以确保流程规范与质量信赖又可以节约项目成本:
一、需求与规范的管理
1、 由测试负责人(或专门的需求分析负责人)统一接收来自移动总的行业网关相关规范和新需求,测试负责人浏览规范获知大意后回复邮件,将规范和新需求转发给开发经理、项目经理、相关的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同时commit到CVS;
2、 测试负责人(或专门的需
CMMI全称是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即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是由美国国防部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和美国国防工业协会共同开发和研制的,其目的是帮助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过程进行管理和改进,增强开发与改进能力,从而能按时地、不超预算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其所依据的想法是:只要集中精力持续努力去建立有效的软件工程过程的基础结构,不断进行管理的实践和过程的改进,就可以克服软件开发中的困难。
CMMI为改进一个组织的各种过程提供了一个单一的集成化框架,新的集成
1. 初始级软件过程是无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对过程几乎没有定义,成功取决于个人努力
阶段1:CMMI项目启动会明确企业实施CMMI的商业目标,建立CMMI项目实施的沟通机制。
ISO9001是国际标准,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认可需求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比如CQC,BSI
企业实施CMMI的好处可以说很多:比如,一、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及质量管理部门的团队素质;
各种全球性威胁,比如能源短缺、成本上升,以及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立法的增加,在我国,如“十二五”期间,我国确立了单位GDP能耗下降16%以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将17%的目标,以及《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能源立法与环境立法的相继颁布和实施,都推动了该标准的制定。通过实施该标准,各种规模的企业不仅有潜力实现大幅财务节约,还可以通过声明其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提高他们的声誉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是由IS
通常我们所见到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有ISO50001和GB/T23331,他们的区别在于:
1、ISO50001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能源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是由ISO/TC242技术委员会负责的。
2、GB/T23331是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根据ISO50001国际能源体系制定的在我国进行推行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并制定了《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该标准于2012年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修订重点在于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ISO50001:2011的要求。并于2013年10月1日开